信息来源:西部计划 发布时间:2025-4-1 点击人次:396
3月31日上午,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关帝庙村李永朋手持个体户《营业执照》在该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办理就业登记信息,再通过“1300”电子化系统申报创业担保贷款,不到一个小时就接到银行准予办理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资金,他乐呵呵地说:“人社部门不仅帮我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,还让我实现了稳定就业。”
这是该区采用积极就业政策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一个缩影。
为解决大龄人员、失业人员就业难题,扩大就业容量,该区持续打造23°的人社服务理念,对社区摸排和系统登记的人员信息进行分类、“画像”,精准施策,采取社保补贴惠及一批、技能培训提升一批、创业扶持带动一批、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的办法,分批分类化解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。
社保补贴是刺激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有力、有利政策,由于政策性强,操作流程严谨,为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,该区采取人社专员进企业送政策“礼包”,对于企业所吸纳的就业困难人员所缴纳的社保给予3到5年的补贴,并坚持“政策找人”,通过社保系统比对、数据筛查的办法,确保政策不漏人,补贴不漏项,推行稳岗返还“免审即享”办法,确保企业不裁员。同时,对登记在册的灵活就业困难人员采取小规模、多频次的技能培训,开展家政服务、电子商务、中、西式面点、网络创业等培训项目,去年以来,累计培训4300多人,同时紧扣培训后的就业率这根主线,立足“劳动者自主择业、市场调节就业”宗旨,实现了培训一批就业一批,就业率达75%以上,并对已经登记的灵活就业人员给予60%的养老、医疗保险费补贴,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。
为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“兜底”安置作用,该区制定了公益性岗位实施办法,在城区实施以开发后勤保障、社区服务、托老、托幼等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岗位240多个,在乡镇实施以环境维护为主的保洁、保绿服务岗位570个,在区内16个沿江两岸乡镇开发了466个护水、守水临时性公益性岗位,不仅解决了开发主体的用工需求,也化解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题。
据不完全统计,去年以来,该区先后投入社保补贴、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资金4300多万元,先后帮助解决3800多人实现了稳定就业。(李尚菲、王光斌)